以人為本的利民家品
大家喜歡Made in Japan的東西,原因不外乎對品質有大信心,否則怎會連堂堂強國人也寧愿忍辱背負著民族愁緒也要爭相搶購,有理無理先抬回國,哪管原來只是Made in China但Bought from Japan的“日本貨”呢?
秉承傳統
日本人總有份耐人尋味的執著,尤其對傳統文化和工藝,同時亦帶著尊重。在日本新瀉縣中央的燕市及三條市,又稱燕三條,從江戶時代開始已經是全日本著名的金屬加工地之一。當地盛產各種日常生活常應用到的金屬制工具,包括刀、廚具,甚至指甲鉗,產量達日本之冠,全國99.99%日本制造的金屬餐具都是出自燕三條。
百多年前的新瀉縣人口比東京還多,而位處于日本第一長河川-----信農川流域的燕三條,受惠于發達的海路交通,因而引入優質的金屬原料,發展出繁盛的金屬工業。早在百多年前已成為金屬重鎮,亦因此培育出大量金屬和銅質品的工藝師,奠下制造產業的基礎。戰爭時,大部分兵器更從這地生產。年輕的繼承者在傳統的工藝上,配以現代科技,制作出與時并進的利民用具,以提高生活質素,更有不少獲得受業界人士認可的Good Design Award(優良設計獎)。這獎項是鼓勵設計師以締造更優質生活為創作目的,評核標準除了具備創意及外在美感外,更須令日常生活更便利,甚至為社會帶來新的可能性。
利民
曾獲Good Design Award及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等殊榮的燕三條企業諏訪田制作所的第三代傳人小林知行(Tomoyuki Kobayashi)早前到港,與其它來自燕三條的企業推廣當地工藝,并展出獲Good Design Award的得獎作品。不得不佩服他們對傳統的一份尊重,從事金屬工業,在中國社會眼中,并非一門了不起的手藝,甚至只屬勞動階層的工作。然而,學歷高的小林知行寧愿放棄事業,接手諏訪田制作所的工作。諏訪田創立于1926年,由鍛冶屋起家,乃冶煉金屬的工廠,主要制造刀具及利器。直至1945年戰爭結束后,國家進入太平年代,他們亦跟隨時代走,轉型制作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家用刀具。從1948年起,制作所獨沽一味,只造指甲鉗,更成功為家喻戶曉的指甲鉗品牌。
執著
自5、6歲起,小林知行便跟隨父親到工廠學師。一把指甲鉗需經歷5次鍛造、20次研削、20次研磨及5次打造最后的完成品,共50個工序,全由人手制作,一絲不茍。和其他師傅一樣,他需要學師滿10年才能投入制作。(只有不斷重復同一工序的決心和耐性,才能造出好品質。每件產品都是靠手勢熟練的工匠逐件打造,成品自然能維持穩定而高素質和耐用,精密的技巧與美感判斷并非機器及一般勞動力能取代。)一把好的指甲鉗,在小林眼中,只需“容易剪”便可。符合人體工學,用家容易握好指甲鉗,銳利的刀刃,輕松易剪,合刃時沒有絲毫縫隙,更可儲住剪下的指甲,免除清理時的煩惱。一切一切皆從用家角度出發,正是他們制作所的原則。(在這個年代,品質不夠好的東西很快會被市場淘汰。我有責任監控品質,造好諏訪田這品牌,為國民提供優質的產品。)由于他們的指甲鉗可用數十年,而且并非消耗品,因此小林正在研發新的產品,以開拓其他市場。
這些年來,產品均以優質的不銹鋼制作,小林強調:“技術上雖有少許的進化,但采用傳統制造刀具的技術基本上是沒變的!爆F金仍有不少年輕人投身行業,在制作所里,由20歲至80歲的工匠也有,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務求造好每個工序。(偶爾有客人把上一代甚至上兩代人制作的產品拿來修理,望著當年的那件產品,可以感受到客人深厚的愛戴,不禁令我肅然起敬。)好的產品,才值得被一代一代流傳下去,背負著客人的期望及信任,驅使小林知行繼續努力。